一、研究中心简介: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外语的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受到关注。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进行词汇、语法等语言符号的教学,还在于培养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断将自己的精髓和特征注入到语言,使语言带有文化中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特色。新时期,对于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有着迫切需求。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语言文化研究应摒弃单一文化主义的观念,将语言文化看作由各国不断相互交涉而形成的一个复合体。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汇集了众多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人员,目前已在英语、日语、俄语等方向开展了多项研究活动。语言文化中心以此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学术和社会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确立核心研究团队,制定科研计划和目标。逐步搭建成为展示外国语学院中外文学著作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和旅游文化研究的窗口。
二、主要成员简介:
辽宁大学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军红,副主任:张琳。在人员构成方面,依托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山西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组成了一支高学历、专业化的科研团队。中心共有本校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2人,博士后1人。校外骨干研究人员共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1人。平台整体科研人员队伍年龄分布呈阶梯式特征,有助于平台稳定地持续发展。
于守海,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辽宁阜新人。大学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吉林大学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出版个人编著一部、参编一部。已在《辽宁教育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理论界》等学报及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项。

王军红,女,汉族,1973年6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院长。1996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于辽宁大学信息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经济领域问题。发表学术论文有《中国经济转轨前后国家经济利益的演变》、《俄罗斯引进FDI环境效应评估》、《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俄罗斯经济安全支撑体系研究》、《经济运行中制度因素的实证分析》、《关于中美贸易失衡因素的实证研究》、《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研究》等,著作《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等。

王宇,女,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文学硕士,浙江大学访问学者,师从国内跨文化研究著名学者许力生教授。荣获辽宁大学优秀本科生教师,辽宁大学“三师”助学育人工程助学育人导师,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古典神话研究。主讲课程:综合商务英语、高级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希腊罗马神话、学术论文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阅读、基础英语等10余门课程。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词典1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省级科研立项2项,主持校级本科教改项目2项,院级教改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项目2项,参与省级、校级科研立项多项。其中所著论文《影响外语课堂言语互动的隐性因素-面子》、《论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新<大纲>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别被外国语言学A类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语类CSSCI期刊《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引用;论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被评为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所著专题论坛反思报告《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被评为 “外教社2020年暑期全国卓越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学术反思奖特等奖;参加撰写的教改方案《适应“普九”教育需要的“师能”达标模式》获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所著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辽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发表。

高兴伟,男,1966年9月生,辽宁绥中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三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辽宁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公共教学部主任。1989年毕业于辽宁外国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更名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学生辅导员、学生处副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等职务。1997年获沈阳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辽宁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辽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出版《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理论与实践》、《和谐世界理论与中国外交观念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题研究》等学术著作三部;在《欧洲研究》、《人民论坛》、《辽宁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立项8项。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曾获“辽宁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辽宁大学‘优秀本科教师’”、“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工作期间还曾获得“辽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辽阳市市级优秀专家 ”、“辽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辽宁大学2015-2017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利益理论与实践。

曹英华,男,1966年9月生,辽宁彰武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俄语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与俄罗斯经济。

曲家丹,男,1967年12月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翻译系主任。先后为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生讲授《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语言学导论》、《法律翻译》和《翻译技术》等课程以及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讲授《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课程。发表与撰写论文7篇,参编图书与词典3部,主编图书1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开发英语语音学习移动APP一个,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1个。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10余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获辽宁大学2004年度“优秀本科生教师”荣誉称号。

张琳,女,1987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曾任日本金沢大学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后。师从日本文化人类学家镜味治也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东北地区满族、东北亚等方面的研究。现任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获得日本国家奖学金。在浙江大学担任博士后期间参与完成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8GH046。2024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24&ZD278)。出版日文专著1部,《现代中国における満族-生活・信仰・氏族とその変容》風響社,ISBN978-4-89489-292-7,2023年3月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日文论文10余篇,主要有《宗族组织在地方、民族与国家关系中的现代机能》 青海民族研究 2022(03),CSSCI、北大核心等。

近三年研究成果及内容:
目前已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聚焦英语、日语、俄语的语言文化符号、语音与语义等语言民俗文化进行研究。研究人员专业分布齐全,言语、文学、文化、社会、历史、经济等各项领域,已形成团队合作研究的构架。整合了各学科优势资源,出了一批代表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以下为本校研究成员近三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于守海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辽教通(2023)371号)
|
立项 |
辽宁省教育厅 |
2022年 |
王军红 |
关于辽阳打造重大战略支点城市路径与研究(lyyjkt202401) |
立项 |
辽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2024年 |
王军红 |
关于辽阳老字号企业与品牌发展状况问题(lyyjkt202302) |
立项 |
辽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2023年 |
王宇 |
聚焦党的二十大: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向度(JG2022KCSZ003) |
立项 |
辽宁大学 |
2024年已结题 |
王宇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留学生中国茶文化教学设计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2024年已结题 |
高兴伟 |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
论文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23年第六期 |
高兴伟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内在逻辑意蕴 |
论文 |
中国青岛市委党校学报 |
2023年第六期 |
高兴伟 |
深刻认识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
论文 |
大连干部学刊 |
2023年第一期 |
高兴伟 |
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
论文 |
辽阳日报理论版 |
2024年2月21日 |
高兴伟 |
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做出辽阳贡献 |
论文 |
辽阳日报理论版 |
2025年2月19日 |
高兴伟 |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题研究 |
著作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23年8月 |
曹英华 |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в новую эпозу新时代汉语 |
著作 |
莫斯科Издательрый дом ВКН出版社 |
2024年 |
曹英华 |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 |
译作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2年 |
张琳 |
宗族组织在地方,民族与国家关系中的现代机能 |
论文 |
青海民族研究 |
2022年9月 |
张琳 |
现代中国における満族-生活・信仰・氏族とその変容 |
著作 |
(日本)风響社 |
2023年3月 |
张琳 |
新宾满族剪纸在传统节日中的应用场景与时代内涵 |
论文 |
民族博览 |
2025年(06) |
张琳 |
新时期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与实践路径探究(项目编号d272454042) |
立项 |
辽宁大学 |
2024年1月已结题 |
张琳 |
委羽山传统文化研究 |
著作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4年出版校对中 |
研究中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琳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大街38号